玩物韩国免费剧情介绍:
二程、朱熹等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使得“三纲五常”神秘化,并成为儒教的正统思想和儒家学者的修炼方法。这是封建统治者最希望看到的,因为他们用这种方法达到了蒙蔽民众的目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后世社会贻害无穷。
祭孔大典儒教的宗教仪礼
儒教像其他宗教一样有着自己的礼规仪式。它的宗教仪礼主要是祭孔大典,这种仪礼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影响也很深远,从中国到东亚,直至世界各地。
祭孔大典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武帝时,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儒家学说从此独领风骚。儒家学者和崇尚儒学的人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兴祭孔大典,在祭祀的过程中还刻意地吸收了一些其他宗教的仪规,使之宗教色彩更加浓郁。经过历代沿革、继承,祭孔大典的仪式日益复杂化,到了东汉章帝(76~88)时,朝廷还命人特制了“六代之乐”在大典上演奏,以彰显孔子的功德。再到后来,祭孔大典在人们心目中不仅仅是对孔子的祭奠,更成为一种崇敬先贤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性仪式,渐渐地被称为“国之大典”。李唐王朝的玄宗皇帝加封孔子为名正言顺的文宣王,从此祭孔活动更加升级。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从宋代开始祭孔的规模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帝王的规格。清代,尽管统治者是满人,在历史上与孔子没多少渊源,但为了笼络人心,使祭孔达到巅峰。但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已成旧思想,不断受到批判,祭孔大典便随之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