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定档港片剧情介绍:
这个事例说明,简单地用道德和伦理标准来衡量世人世事,既容易陷入非此即彼的境地,也容易使人沦为简单空洞的道德家和伦理家。但世事和历史并非如此简单,它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和标准。
其实,就在明朝刚刚覆亡、反清复明还是一种时尚的奢谈时,一位曾经热心于反清复明的大儒就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腐败的明朝是所谓的正统,而新兴的清朝是异族,那么生逢其间的士大夫,到底是顺应历史潮流成为异族的功臣,还是逆历史潮流成为正统的殉葬品?这个大儒力图将个人为王朝效力和为保存文明效力区分开来。
他认为,世事变幻,天道运转,有亡国和亡天下之分。所谓亡国,就是“易姓改号”,也就是朱家王朝变成了爱新觉罗家的王朝;而亡天下,则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至于士大夫如何在国和天下之间选择,这位大儒认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士大夫在历史巨变之前,首要选择是为保存文明、文化而努力,接下来才是为王朝效力。
这位大儒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思想家顾炎武。顾炎武进一步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按这种思路,如果清政府能延续中国的文明,比如儒学、礼仪,那就应该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为了腐败无能的明朝尽忠的事应该只是“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从另一方面看,为了不“亡天下”,明朝的忠臣似乎甚至应该和清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