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推荐韩国总裁剧情介绍:
现代的亚里士多德们求助于受内容限制的、幼稚的日常认识与理论上更加普遍化的反思知识之间的区别,试图以此回避这种困难。威廉姆斯发展了这种理论,认为我们能够以谈论科学知识的方式来谈论伦理认识,因为后者使我们得以适应社会,正如前者使我们能够适应一个由事物和事件构成的对象世界一样。这种伦理知识当然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虽然只是在一种设定的与某种特定文化相适应的个人的日常实践的范围之内,而在日常生活中为错觉所欺骗的经验认识也只是在与科学反思相区别的前提之下才能够成为一种普遍的、有效的事实科学。经验科学对我们的日常直觉持一种批评的态度,而后者正是我们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另外,如果我们试图为我们的伦理认识寻找科学证明的话,反而会毁掉它,因为这种理论性的对象化会使得它失去在生活中的恰当位置。
威廉姆斯意识到这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思考方法已经行不通了。现代生活的特征是多元化的生活形式以及各种相互对立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这种原因——而不是出于对伦理学者空洞的怀疑——传统的、习以为常的对具体道德生活的认识陷入了怀疑旋涡之中,今天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对这种可能性的意识在伦理知识中无处不在,并迫使它进行反思:“对社会以及我们自身活动进行反思的要求比以前更加强烈……我们根本无法抑止。”[1]在这种情况之下,试图使传统力量和习俗——以盖伦(Gehlen)的方式——免受反思压力的影响,变得反动而且毫无希望。另外,决定论者将确定性规定为一种纯粹判断的功能以此回避不断困扰着价值信念的可能性问题的企图也是同样不合情理的。如同其他非认识论的建议一样,决定论也是反直觉的,因为被动性的重要因素也包含着信念——信念与判断不同不是由我们做出的。最后,如果我们不是冷笑地拒绝现象,因为它们以一种参与者的方式强加给我们,而对采取观察者方式的相对主义有好感,如果我们拒绝像尼采以及历史主义者那样批判关于我们的道德感觉的清晰描述的话,我们就陷入了非常严重的困境之中:我们怎样才能将这种幼稚的、日常伦理知识变得具有批判性同时又不会在对象化中毁掉它?伦理认识从参与者的角度是如何具有反思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