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雨辛的影视作品剧情介绍:
第三个反驳如下(我将在下一部分讨论之)。我们假定,我们把我们的道德原则应用到真实或假定的所有同一性的情况下——因为它们是可普遍化的——的做法受到约束。既然不大可能存在任何同等真实的境况(第2章第4节),对假定境况的应用就很关键,可能有人反对说,想逃避我们的道德论证的某些人可能直接拒绝考虑道德原则的应用,他关于目前情况的道德判断约束他,此原则应用于除真实处境外的任何处境。如果我们允许他在这方面得逞,我们就不能进行以上论证,因为那取决于要求他对假定情况作出限定,在假定情况中,他处于他的受害者的位置上——我们假设一种从不会真正出现的情况(《自由与理性》第6章之4;黑尔作品,1978a:78页)。
6.4.在我说过的话中(第5章第3节)内含了一个对这一反驳的回答。我坚持认为,就我所知的成为另一个人是什么样子而言,在我处在他的位置上的假定情况方面,我获取了与他的动机相同的动机。因而与我提出的道德判断相矛盾的道德原则早已存在。但这位反驳者可能反驳说,这一判断,使我受一项普遍原则约束方面(即在所有同等的情况下应行同等的事)只使我受到现存的或将来的真实情况的约束,而没受到假定情况的约束。因而出现的问题就是,是否道德要成为可普遍化的,就必须既应用于真实情况又应用于假定情况,或仅仅应用于真实情况。为了使用这一时髦术语,我们就必须能够把我们的道德原则应用到所有逻辑上可能的世界,或仅仅是应用到真实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