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视剧美女演员剧情介绍:
注释
①浮声:发音清越。切响:发音浊重。②流离:鸱鸮的别名。
译文
古人写文章自然顺应规律,并没有以音韵为主要标准。自沈约开始推崇音韵学,他的论点则是:“如要使宫羽互相变化,高低音区分就要明显。如果前面的语句声音浮,那么后面的语句必须重浊。一个段落之中,音韵的差异要尽量大;两个句子之间,轻重也都要相异。能完美地达到这个要求,才可以讨论写文章。”此后浮夸精巧的语句,体例规则渐渐多起来,比如傍犯、蹉对(蹉,读音千过反)、假对、双声、叠韵等。诗又有正格、偏格,类别体例繁多。于是有了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等。在这里举几个例子。比如徐陵云写道:“陪游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又写道:“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有两个“长乐”,意思不同,就不算重复,这类叫作傍犯。比如《九歌》里的:“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本应该用“蒸蕙肴”对“奠桂酒”,现在倒过来用,就叫作蹉对。比如“自朱邪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仅“赤”对“朱”,“邪”对“子”,而且“狼狈”“流离”也是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长”。以“鸡”对“杨”,以“朱云”对“白日”,这一类的,都叫作假对。比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与“吹唱”“隔江”,都是双声。比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逼屐”都是叠韵。诗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称为正格,比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这类。第二个字是平声,称为偏格,比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类。唐代著名前辈的诗,大多使用正格,比如杜甫的律诗。使用偏格的,只有不到十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