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韩国剧情介绍:
亚历山大的设计理论重塑了社区、建筑和系统的建造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亚历山大试图为常见建筑问题定义通用解决方案,在多种环境下这个方法每次都能奏效。他希望人们能够清楚、简洁地描述问题。1977年,他出版了专著《建筑模式语言》,其中列出数百种建设通用模式,其本身足以构成一种语言。
每个建筑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社会环境中反复出现的场景,然后描述该场景的核心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无数次地使用该解决方案。
举一个亚历山大在书中所写的例子:
模式150:等候之处
等待的过程蕴含内在的冲突。
亚历山大为目前的等待状态哀叹。我们等公交,候诊,候火车,不一而足。具体在等什么并不重要,总之我们花很多时间等候。这种经历特别差劲儿,你又不能完全退出,因为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等待的事情会发生。我们不能先离开,再回来,只能被困在等候的地方,而典型的等候室通常又有点沉闷。但是,亚历山大问道,如果我们能改变这种情况,让等待成为一种积极的体验,一段有益的空闲时间,结果会怎么样?如果“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一个人能够屏气凝神,入静,进入冥想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