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亡灵在线观看剧情介绍:
不过,学者们对于语言和民族之间关系的看法并不一致。在传统“根基论”指导下的民族主义研究中,语言被认为是“民族区分”这样一个社会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同的语言将人们区隔为不同的民族(至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法国思想家吉尔·德拉诺瓦(Gil Delannoi)尽管发现“民族国家通常并不是围绕着一门语言形成”,却仍然指出:“语言是最稳定的要素之一,也是可以建立民族意识形态最实在的根基之一。”[18]政治学家埃里·凯杜里(Elie Kedourie,1926—1992)注意到,在民族主义传播过程中,“自然疆界”常被等同于“一个由语言分布地图所确定的民族的疆界”。[19]
但是,晚近以来,将“民族”视为主观性的构筑,在民族主义研究中越来越盛行,并发展成为“工具论”的取向。这种观点认为,不同人群的区分乃是人面对不同社会情境所做的选择,与其将其看作生物性和物质性的事实,毋宁将其看作一种社会生存策略。[20]自然,在这种视野下,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区分民族的“客观”标准,也就一变而为人们缔造、宣示与展现民族身份的创作素材。尽管“工具论”主要从资源竞争的角度出发,似乎给民族主义涂上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但相对于客观主义的“根基论”,它倒更多地关注到了精神、欲望、情感和想象的力量。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否赞同“工具论”的取向,可以肯定的是,“民族”及其一系列周边概念的发明和散播,正是“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的动力之一。在此意义上,语言本身也是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建设的积极“创造者”和“推动者”。